【51CTO.com快译自7月13日外电头条】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IT企业都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目前的低迷经济状况迫使企业的运营费用降低了20%或更多,而资本维护的开销也变得捉襟见肘。
除了这一切,大企业中的IT团队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事实是数据中心的转型时间大概只有6个至18个月了。数据中心的电力分配和线路设计已经无法再满足高密度和冷却的要求。随着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各种应用和网络服务器的大规模扩张,再加上虚拟机的不断繁殖,企业必须加快数据中心的转型来应付这一挑战,尽量减少资本维护和运营成本。
听起来很熟悉?这也是你面临的挑战吗?
那该怎么办呢?你仍然可以按照合并——虚拟化——自动化的流程来制定战略。这套书本上的标准称得上行动的基石,但是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它未必能帮你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一种不同的做法。这种做法始于一项基本原则:IT工作必须“视需要而定,而且仅视需要而定”(as needed/when needed)来执行,所有的IT服务都应该按照实时、实用的模型提供。以此为基本理论,我们列出了四个关键步骤,帮助企业在90天内快速彻底的完成转型。请注意,这些步骤是可以同步执行的,并可以采取连续、反复和并行的方式。
第一步:按照数据中心的IT资源,找出最关键的业务应用和最大的资源消耗应用。这是按照需求来优化转换数据中心的首要步骤。
经验法则是:通常30%的应用消耗了70%或更大数量的数据中心底层架构。单独或者按类似组别对所有的应用进行分解,以性能、消耗量、工作属性和占用的基础架构为指标,测量并描绘出全部IT供应链的工作量。这种将需求和供给相联系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以数字化的客观情况全貌,从而为进行改进奠定基础。接下来你就可以改变对应用的管理(包括运行时动态操作以及对工作、信息和底层架构进行虚拟化),以及改变应用的运行(标准化的目的驱动的底层架构可以充分平衡网络计算能力)。一般来说,当你完成这一步骤,你会发现可以用一半的基础架构资源来完成两倍的工作。
第二步:立即制定一项规章制度,衡量并监测IT供应链中每个应用的能耗和性能,并且理解应用在供应链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以此进行虚拟化或者优化。这个步骤可以和第一步同步进行。
当然,做起来比想象的难。51CTO.com此前发表的文章《16招帮助企业降低IT管理成本》,将对“找出IT部门的真实负载”列为第一条。经验证明,最后;列出的项目列表中总是会显示出一些不必要的项目,企业的管理层最终决定哪些项目可以投入,哪些要被削减。
第三步:自上而下对数据中心IT供应链进行审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战略。要像搭积木一样合成运行管理和服务,全面进行虚拟化,强调一下,虚拟化必须全面进行。
首先,企业不应该只对底层架构实施虚拟化,而忽视了对工作量和信息的虚拟化,因为这将创造新的瓶颈,阻碍数据中心的优化工作。如果不对工作量进行动态运行管理,虚拟化的弹性优势就无从发挥。你应该在需求出现时提供供给,而不是事先预定义一个强迫的供给模式。
第二块积木是专门建立数据中心排放量的综合统计——从能量提取到散热量,到所有的电缆数量与类型。一个统一的排放量统计,应该包含与各种类型的工作量相匹配的网络、计算、存储、应用和软件资源,以帮助企业创建一个更简易,更精简的平台工程模型。
第三块积木是以做好的统一排放量统计为基础,对配置、再利用和再配置建立标准的生命周期管理。自动化带给企业灵活运用底层架构的能力,可以满足因排放量优化和匹配动态工作量管理而带来的需求波动。
第四步:将这些积木落实为一个新的交付模式。IT行为应该能够支持即时调整以适应业务的需要。审批程序和标准操作流程也需要纳入到这一模式。最后,IT部门必须经常与业务部门沟通,不断分析和运用数据,积极主动的判断和调整底层架构。此前51CTO曾经介绍,企业常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是过度的资源,对未来的增长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期。企业应该做好未来几年的计划,但应该小规模的逐步扩充,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看51CTO.com相关的文章,例如《简单五个步骤部署节约型绿色数据中心》。
总体看来,利用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高质高量的迅速完成数据中心的转型工作。这个模型已经在全球推广,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比如Unisys等正在将这种思路运用在产品战略中,为大型IT企业提供数据中心转型的解决方案。
【编辑推荐】
【51CTO.com译稿,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且不得修改原文内容。】
原文:Four critical steps to datacenter transformation 作者:Tony Bi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