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给各类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更为强烈一些。在我国,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中小企业“一片片”地减产甚至倒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业主开始深深地思索一个问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在诸多市场因素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管理好资金链,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才能度过难关,才能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当前中小企业对资金链的这种高度关注,一方面源于它们订单越来越少、回款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则源于它们的融资难度越来越高。银监会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发贷总额逾2.2万亿,其中中小企业仅占到3000亿,而且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如此低的额度,对全国400多万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笔者作为戴尔中小企业部门的经理,与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它们在现阶段所遇到的“两头堵(融资难、销售难)”的局面有着切实的体会。对于如何应对当前这种不利局面,如何确保企业资金流稳定这问题,笔者在与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后,基本达成了以下两点共识:其一对内要加强管理,其二对外要利用一切资源。
“对内加强管理”是指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企业,要强化危机意识、建立预警机制;要减少被动式生产,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形成独特的企业定位和产品定位;要主动分析市场、分析消费者,避免只盯着订单“两眼一抹黑”地拼价格、拼产量,避免因订单减少而出现产能过剩、库存过剩和资金周转失灵的局面,要让每一分钱花的都有方向、有价值。
“对外利用资源”则是指不仅要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多挖掘客户,而且还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民间融资团体等的联系,扩大朋友圈,从各种渠道寻找商机,向各类企业学习成功的经验,利用各种方式提高融资的能力。
除了以上两点共识,在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笔者的一个建议也得到了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的认可。企业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笔者发现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对于很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来说,计算机等IT设备经常是他们有形资产中比例非常大的一部分。这部分资产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都会每年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购置IT设备,这些设备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笔庞大的有形资产。笔者认为,对于象购置IT设备这种大额开销,中小企业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效果会更好。具体而言,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更多地考虑以租赁的方式引入IT设备、打造IT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除此以外,这样做还能把租赁上的资金支出列为会计中的“费用”科目,以此冲抵一部分税费。
戴尔很多中小企业客户就采取这种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 我们就租与买的差别做个试算比较:
举例: 如果购买一台新机器需要3650美元, 可以从银行贷款, 年息为10%。另外,也可以选择年租金772.5美元的价格租到相同的机器, 每年预付租金,机器预期使用年限为5年, 到期残值归零。在此假设公司应交年税率30%,税后利息贴现率7%, 可以享受固定资产投资税收优惠, 按25%的资产余值逐年计提固定资产投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