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散热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要注意一个密度策略的问题。其实密度策略直接影射出来的就是供电、制冷的策略。基本上来说,在数据中心里,制冷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房间级的包围设备制冷,也就是传统的把机房空调放置在机房的周围,通过高架地板,加上打孔的地板,把冷风送到机柜的前部,也就是冷风到里面去。这种方式能够满足的范围是在每个机柜不能超过3000瓦的制冷范围。所以,在传统的低密度的机房里面,都是采用这种房间级的包围式制冷。
讲到机房散热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几个前提。机房的布局方式分为冷通道和热通道,也就是面对面、背靠背的摆放方式。另外,我们为了提高散热的效率,在没有安装服务器的机柜行里面,应该安装服务器的网板,避免机柜层面冷热空气的混合。
前面只是一些小的技巧,接下来在制冷密度策略里面,第一是房间级的制冷,它的空间约束是在每个机柜不能超过3个千瓦的功率密度。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一个低密度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IT设备的更替是逐渐实现的。这个时候,它有可能在低密度机房里面应用到高密度的设备,比如高密度的服务器,刀片式的服务器。可能会让单个机柜里面的功率密度超过3个千瓦,这个时候,我们的用户就会有两个选择,辅助制冷和分散负载。
如果机柜里面的机柜空间足够大,我们就把这些设备分散开来,让每一个机柜里面的负载不超过3个千瓦。另外一种辅助制冷,比如现在没有多余的地方,就应该给机柜增加辅助送风、辅助排风的装置,也就是ARU和ADU。ADU是气流分配,ARU是气流的排除,尽可能地更快地把热空气排走。这样的话,可以支撑一个机柜里面大概6—7千瓦这样功率的密度。
如果客户有更高层面的需求,就需要考虑行级的制冷,也就是采取水平送风行级的制冷的空调,这里面很典型的就是InRow制冷,APC专利的技术。它可以把整个制冷的空调放在机柜行里面,放在紧靠热负载的地方,快速地把机柜后部的热空气吸入制冷以后,通过前部排到机柜聚风口的地方。
我们所有的行级制冷空调都带温湿度监控探头,可以根据负载变化的需要,动态的调整风量,调整变频风扇的段数,也就是调整它制冷的量。一旦我们的用户用到了高密度的设备,同时也应用到了虚拟化以后,这种动态的热点问题会非常明显,它是对于动态热点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
另外,有的客户有超算的需求,对于一个机柜的功率负载、功率密度已经达到了20千瓦、30千瓦,甚至到60千瓦层面时,我们建议客户采用机柜级的制冷,就是把机柜两侧各装上一个我们InRow制冷的空调,然后把后部完全封闭起来,也就是热空气从后部排出以后,直接进入制冷的空调里面,再由制冷空调通过前部直接送给一个机柜。
请参见51CTO.com专题:一剑一绝技,七剑统机房。链接:http://server.51cto.com/jifangq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