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四期正式启动,近700台浪潮服务器作为文化共享系统的应用服务器、业务资源加工服务器、流媒体点播服务器,将承担起云南全部16个地州近50个县文化共享节点的资源的运行管理、信息浏览监控、网站管理与服务、数字资源加工、发布管理等工作。由于云南省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落后偏远的山区环境,云南文化共享工程被纳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搭建云南省文化共享服务网络,对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全面推进和建设成果意义重大。
数字纽带缩短城乡差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到,信息化浪潮迅速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流方式。2002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旨在构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信息鸿沟。
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等高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之后通过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网、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以实现各类优秀信息文化资源各个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数字化、精准化公共网络信息服务。从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科技兴农,加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一部分,云南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等特性,被文化部指定为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
云南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郭伟表示,从2005年云南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经建设起包括:一个省中心,十六个州市职中心,129个县职中心,和855个乡,1800个村的五级管理的网络体系;通过国家文化共享资源中心,目前已经接收了全国国家的数字内容资源达14TB,并制作、分享了4.5TB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数字资源;在这几年当中培训的人员有7千多人次,并为全省1500多万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和便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从信息量上来看,上述的数字内容资源已经达到了300万册电子图书,以及数千个视频节目,郭伟处长表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确确实实通过与高科技的结合为云南各处群众提供了丰富和便捷的数字化文化信息。
#p#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三大优势
对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前后的对于云南省的区别,郭伟处长表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推进了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共享工程在广大的农村搭建了广阔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在初始的阶段,云南省已经在各个乡镇初步建立一个电子阅览室。尽管只拥有6台电脑,但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村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同时,通过这个服务网络平台向广大农民传播了大量特色鲜明,贴近生活,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的优秀文化信息。为我们农民群众学技术,学文化,欣赏国际节目,特别获取现代科技信息、社会信息,各方面的信息,还有为文化站组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文化站也大大拓展了站内的信息容量,以往平均一个站的藏书不到2千册,通过共享工程,文化站可以随时分享共享工程的200多万藏书的海量信息。健全公共服务网络,有效地帮助农民群众增加知识,提高数字惠农政策,了解市场信息,实现脱贫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促进了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过去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比如每个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而在村一级则缺乏类似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目前农村人口对于电脑了解与运用的程度同样大大落后,这种情况突出的反映出来城乡的差距。
共享工程实施以后,国家提出以州市和县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以村文化室为基础来建设基层服务网络。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五级网络,可以将城乡连成一体,也可以把城乡各类的优秀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弥补了城乡文化的二元结构。
对此,郭伟处长举了个例子,如云南省剧团刚刚演出的节目,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数字化,并放到共享工程的网上,让1800个村的村民都可以进行观看。而在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说少数民族民间一些舞蹈、歌曲,通过收集整理以后也把它放到共享工程网站上,互相地实现了融合。
在切实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同时,文化共享工程更加保障了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享有文化权益,真正地实现了的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了我们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以往一辈子都很少去县城的农民通过共享工程的网络,接触并学习了电脑网络的使用,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学到了知识。很多农民都反映:共享工程太好了,我们过去真是不知道外面的天地。
第三、通过共享工程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往的云南省因为长期受经济制约,在公益文化建设方有很大的障碍,主要反映在文化站室方面短缺以及缺少必要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设施设备。很多乡级的文化站就是一些板子搭起的房子,面积还不足20平米 ,除了多年以前的几百册之外并没有更多的设施。此外由于交通状况恶劣以及缺少经费,以往文化站也很少外出做培训活动。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对于文化知识,科技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更好的种田,养鱼,养鸡?人民群众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但当时的文化部门并没有手段,也没有这个载体向他们来传输,往往还是通过临时到外面去请老师来授课,但这些方法只能是显然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传统的文化站正在失去老百姓对其的吸引力。
通过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也是实现了文化跨越式的发展,信息化浪潮让传统的、基本没有方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传播形式,一步就跨越到数字化的领域,也极大的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文化站可以通过携带移动存储设备,一个投影机和一块荧幕,方便的前往任何乡村为老百姓他们所需的文化资源。
#p#
浪潮的方案与优势
从国家到地方,从省会到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规模可想而知。在系统的公开的招标采购阶段,专家评委们对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然竞争也相当激烈。
此次,浪潮已经是连续四次承担云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将承担云南全部16个地州的文化共享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覆盖近50个县级支中心的基层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从第一次以较少比例参加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系统,浪潮公司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到位的服务逐渐赢得了文化建设共享工程中服务器的大单。
近700台浪潮NF5220和NP120D2服务器,作为文化共享系统的应用服务器、业务资源加工服务器、流媒体点播服务器,实现共享工程的运行管理、信息浏览监控、网站管理与服务、数字资源加工、发布管理等应用与功能。郭伟处长表示通过走访,各个集成站点对于浪潮公司的反映一直不错
于今年2月份开始的第四次共享工程过程,也是该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总共包含16个州市,50个县,448个乡,1800个村。由于此次建设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多比较薄弱,并且缺乏专业人员的有效维护,因此该项目对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运行管理维护和技术服务支持等方面均提出了极高要求。
经过对全局性应用以及成本投入的评估,浪潮提出了以英特尔® 至强®5500平台的NF5220为核心,以基于睿捷管理套件的智能运维管理设计为支撑的专业、适用的解决方案。将所有应用软件配置和重要数据资源备份,保障技术力量匮乏的县级支中心快速恢复系统和应用。
不仅全面提高系统平台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同时具有动态实时监控、远程管理、备份还原等功能的运维管理方案。同时实现全面系统监控管理,对内部主要部件实时监控,异常情况即刻报警等,这将大大减轻日常运维过程中的人员投入和成本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考虑到云南省本次项目实施地区的应用环境复杂、IT技术基础不足等实际困难,浪潮在技术服务方面也提供了更专业、贴心的支持方案,不仅保持浪潮原厂360°专家服务的所有服务内容,更针对云南文化共享工程的特点,专设“绿色通道”。各级文化共享中心可通过“绿色通道”享受高效、一站式的技术咨询、软件升级、设备扩充、远程协助等服务,还享有专属的备机、备件支持和无偿的技术培训支持,所有难题将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浪潮正与云南省文化主管部门筹划建立文化共享技术服务中心,为各基层节点提供长效支持。有效保障服务从地州到边远乡镇的全方位覆盖,实现基层节点无盲区的全服务链。
同时,浪潮根据用户需求,可提供独具特色的资产管理服务,方便各级分中心动态了解各基层设备资产的备配状况和系统利用情况,加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效果。
郭伟处长表示,目前系统基本安装完毕,在建设过程当中得到了包括浪潮的各个设备提供商的大力支持,工程进度迅速,服务体系优秀,这有利地支持促进云南省的共享工程建设。
#p#
下一步规划
云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下一步将如何迈出?郭伟处长表示,将根据国家的规划与部署,继续实施共享工程,目前云南省内三分之二的分州市县的文化共享系统已经建设完毕,从目前的规划来看,还要把剩下所有的乡镇全部建设完毕。此外,建设的重点还要向大量村级单位的建设转移。
根据国家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一步的共享工程还会向两个方向继续扩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绿色上网。而绿色上网就是政府提供给人民群众一个网上阅览的空间,这也包括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郭伟处长表示,希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上的方法,能够让网络通畅且绿色。
总结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以合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更加强调了政府的服务性。
自2005年以来,浪潮先后参与了山东、黑龙江、云南等三十余个省的文化共享建设和汶川地震的灾后文化重建项目。至今,已有超过万台服务器应用于全国三十个省、600多个县的文化共享节点,浪潮在文化共享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5%,居业界第一。
十一五规划要求今年完成县、乡镇的服务网点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在政府的持续投入和重点关注下,已将逐步完成省、县两级网络的搭建,全面转入乡、村级节点的建设。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的匮乏都将是工程面临的挑战。此次云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是浪潮第四次中标该项目,云南本地环境对产品稳定性、运维和服务的高要求,充分证明了浪潮在文化共享工程中的专业化应用积累和专家服务优势。
浪潮与文化共享工程的结合必然会对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