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Wintel联盟解体,微软与英特尔各自投入新一轮竞争,但前景也未必看好。
虽然2011年还有两个月才会结束,但我现在就可以宣布今年商界最具影响力的感情变故是Wintel联盟的松动,英特尔和微软这两个曾经稳固无比的盟友的关系出现裂痕了。
就像我们上期杂志报道的,9月中旬,英特尔宣布第一部采用英特尔架构的智能手机将基于Android系统,而不是基于微软的Windows系统;几乎同一时间,微软宣布Windows8操作系统除了支持英特尔x86处理器,还将支持ARM架构的处理器。
上述合作都不排他,但最大的新闻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英特尔和微软并没有像PC市场那样紧密合作。
在Wintel联盟之前,PC行业都是由纵向体系的公司主导。所谓纵向体系公司,苹果就是最直白的例子,即从底层的芯片开始,到PC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销售,都是一个公司在做。当时的典型代表是IBM和王安公司,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联盟彻底击败了这些纵向体系的PC公司,因为这种分工式的横向体系带来了更便宜性能更强的PC。
自从Wintel联盟形成之后,全世界的PC厂商都只有给英特尔和微软打工的份了(当然苹果公司例外)。这不是单纯的男女关系,而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将两个公司捆绑在了一起。
直到如今,两家公司依然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2010财年,英特尔营业净利润117亿美元,是英特尔历史上的最佳财年;而微软2011财年净利润220 亿美元,也是公司历史最高纪录。那么这两家公司为何在最鼎盛的时候以这种公开的方式宣告联盟的破裂呢?
世界变了。在PC市场,Wintel联盟是无敌的,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微软和英特尔目前市场份额都很小。英特尔的强项是更快的处理速度,但在新的市场中,保持低功耗以延长续航时间更为重要。移动操作系统的竞争力在于流畅的触屏体验和丰富的App软件,微软在这方面都还需要证明自己。
游戏规则。这仍然是一个横向体系的竞争格局,部分游戏规则没有改变:如果你将自己的产业建立在这一行的领导者之上,你自己的业务也必将会发展壮大。但现在移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领导者分别是ARM和Android,微软和英特尔都深知这一点,所以各自将更多精力放在领先者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
改变。一个改变的游戏规则是,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横向格局更加细分:ARM仅提供芯片架构研发,具体的芯片设计和生产由高通、德州仪器(微博)等厂商完成;Android仅提供原生系统,不同运营商和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不像PC那样高度的标准化,不同的运营商和公司都有不同的需求,而且具有更强的私密性。
创新能力。微软和英特尔共同的问题不是没有及早发现移动设备的机会,而是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英特尔十年前就有智能手机芯片部门,Windows Mobile也是最早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一。它们都在按照PC的思路做移动设备,丝毫没有发现新市场中的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正是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所说的影响企业成败的10倍速因素。
在格鲁夫写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他认为一个行业的战略转折点发生时,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曾经取得辉煌的公司,获益的是那些新兴公司。因为没有人知道转折点何时发生,“不知不觉中一张脸消失了,与此同时,一副新面孔显现了”。
这解释了一个疑问,英特尔制造出了又省电又高效的3D芯片,这个利器被宣布将使用在PC和大型服务器上,而不是竞争最前沿的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问题就出在英特尔的117亿美元的史上最佳财年上。盈利部门有最好的资金支持,还可以获得研发中的最新应用,并且在旧的体系依然带来巨大的利润的时候,就连公司对人才的选拔和评价机制都是针对旧体系的,它面对新体系的创新能力都会有问题,公司战略可能意识到方向在哪里,但整个公司还在靠着盈利部门的惯性隆隆向前。即使目标明确,未来明晰,但当下的问题最重要,商业永远最爱利润,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