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变得更高效了,但是供应商们仍在苦苦理清头绪。
由于许多客户想方设法提高IT系统的运营效率,针对数据中心的投入(用于构建物理基础架构和云基础架构)在2011年继续攀升。
这笔投入表现为购置和部署更高效的IT设备,这些设备有助于削减电力和冷却成本,同时让数据中心准备好以更大的力度将IT运营迁移到云计算环境。不过,随着许多客户关注战略性选择方案,这笔投入还促使IT供应商争夺心灵占有率(mind share)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选择方案包括:选择哪些供应商能最有效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客户将来是否甚至需要购买新的设备。云计算、云爆(cloudburst)、整合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都促使客户和供应商在2011年看待数据中心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下面是为什么渠道经销商仍致力于数据中心的十大原因。
10. 数据中心行业如火如荼
云计算的兴起加上客户需要更高的IT效率,最终克服了萧条的经济,使得数据中心的硬件投入重新走上了增长的轨道。
调研机构Gartner去年10月表示,它预计2011年数据中心硬件方面的开支会达到989亿美元,比2010年的同类开支增长12.7%。数据中心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企业数据中心网络设备。Gartner表示,2011年的开支最终有望超过之前在2008年创下的记录。
加特纳公司提到了推动开支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虚拟化技术的使用增加(这项技术可帮助公司缩减本地系统开支)、因部署更密集的系统而提高了效率,以及整合第三方数据中心方面的新投入。
9. 数据中心行业变得“更云里雾里”
云计算的采用渗透到了2011年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据调研公司Synergy研究集团声称,由于客户采用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预计今年的云基础架构设备市场有望达到330亿美元。云基础架构设备包括面向云计算的网络、计算和存储平台。
这表明:随着客户把IT生产系统的部分或全部从专用设备改为共享基础架构——共享基础架构或部署在企业内部,或部署在第三方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开支随之出现了重大变化。
8. 数据中心集装箱化潮流继续
由于客户对能够迅速配置、部署到位的数据中心产生了兴趣,2011年装在集装箱里面的预制数据中心出现了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供应商也加入了这个市场,包括思科及其新的40英尺长的集装箱化数据中心,采用了其统一计算系统(UCS)技术。
这种数据中心如今进入到了军事基地、灾害区域、甚至赌场的屋顶上。它们还开始部署在专门定制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它们可以订购用于特殊的客户或一般的用途。
由于它们在货运或空运到客户处之前已预先集成,可以设计出高效的数据中心集装箱。比如说,惠普声称其集装箱化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比同类的传统数据中心架构最多减少95%。
7. 政府在数据中心整合方面身先士卒
到今年年底,美国政府预计会关闭其137个数据中心,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另外关闭800个数据中心。尽管遭到了诸多政府组织的反对,但是整合项目还是开展得很顺利,随着使用来自较少数据中心的云计算技术开展更多的政府职能工作,预计有望每年为美国纳税人节省多达188亿美元的IT成本。
前美国政府CIO Vivek Kundra表示,美国政府每年花在IT上的开支约为800亿美元,在全球各地共有约12000个主要系统,分散在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环境保护局和国防部等众多政府组织。
Kundra表示,精简这个庞大、分散的IT基础架构带来了大好机会,不仅有望削减成本,还有望提高效率。
6. 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处在首要位置
2011年,大家重新致力于控制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成本。
冷却和电力成本尽管在攀升,但是不如之前预计的那么高。《纽约时报》在2011年上半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数据中心设备的总耗电量占到2010年美国总耗电量的1.7%到2.2%,远低于之前根据持续性历史趋势估计出来的占美国总耗电量的3.5%。
2011年的数据中心继续在推动客户投入到控制电力和冷却成本的新方法上,包括新的设计方法、更高效的电力输出和配送设备、更精简的服务器和存储技术,甚至使用超市塑料窗帘来改变空气流动。
#p# 5. 自然灾害暴露了IT供应链很脆弱
2011年的数据中心行业至少遭受了四场重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表明了IT供应链到底有多么脆弱:
秋季的泰国洪水淹没掉了泰国硬盘生产工厂多达三分之一的产能,泰国占了全球硬盘制造行业的半壁江山,促使台式机硬盘、服务器硬盘和存储设备的成本水涨船高。
9月份的台风“纳沙”袭击了香港,但幸运的是,只导致IT产品的空运受到短短几天的影响,而不是带来一场真正的灾难。
5月份袭击密苏里州乔普林的一场特大龙卷风摧毁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片地带,导致该地带大部分地方的企业IT运营受到中断。
3月份的里氏9级特大地震以及随后的海啸重创日本,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在随后数月受到中断。
4. 思科开始冲击惠普在服务器市场的霸主地位
思科只是在两年半前才进入服务器行业,它在今年春天终于登上了北美前五大服务器供应商排行榜,这归功于其刀片服务器销量大涨。
据IDC公司声称,到年底,思科已经超过戴尔,以10.7%的市场份额,雄踞第三大刀片服务器供应商。
如果思科扩大统一计算系统(UCS)的地盘,由重点关注VMware虚拟化技术,变成接受微软的Hyper-V虚拟化技术,应该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3. 惠普借ARM发力数据中心
11月份,惠普发布了计划,开发可以帮助客户构建下一代节能型数据中心架构的技术。为此,惠普找了新兴服务器供应商和ARM合作伙伴Calxeda帮忙,而不是找原来的合作伙伴英特尔,旨在设计其初始的开发平台。
惠普的射月计划(Project Moonshot)这个新计划旨在共享成千上万台节能型服务器上的存储、网络、管理、电力和冷却等资源,它采用的开发平台立足于Calxeda基于ARM的服务器技术。
不过,惠普没有表示会实际销售基于Calxeda的服务器,因而让英特尔有时间让其凌动处理器为数据中心作好准备。
2. 惠普上演PSG大戏
8月份惠普宣布可能出售或拆分称霸市场的个人系统集团(PSG)时,大家最初的反应是一片震惊。业界观察人士在想惠普是不是放弃高收入低利润的业务,一门心思主攻企业市场,还是说增值分销商(VAR)能不能够继续销售产品线齐全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获得所有相应的折扣。
惠普竭力安抚渠道合作伙伴和投资者,惠普PSG执行副总裁Todd Bradley暗示可能拆分PSG后更是百般安抚。惠普主席Ray Lane当时也表示,有可能拆分PSG。他后来表示,惠普只能事先宣布这一举措,别无选择,因为PSG太庞大了,无法做到诸如此类的秘密秘而不宣。
最后,理智占了上网,惠普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eg Whitman表示,惠普会保留PSG。
1. 惠普和甲骨文各自按下自我毁灭按钮,支持IBM Unix
尽管数据中心发生了种种重大变化,但说到几项关键技术,Unix却一直很稳定。不过,这种稳定性在2011年受到了危及,那是由于三大Unix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供应商当中的两巨头:甲骨文和惠普争得不可开交。
3月份甲骨文决定停止支持为惠普基于安腾的Unix服务器开发软件。这引爆了两家公司之间旷日持久的诉讼和反诉讼。
这导致客户们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包括改用Linux、保留现有的基础架构或者是迁移到IBM;IBM从惠普和甲骨文手里夺过了相当大的Unix份额,因而在上一个财季成为头号服务器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