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Google、亚马逊;国内的百度、淘宝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研发匹配自身业务的特定应用服务器,缩减不必要的模块,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达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这也促成了新一波服务器定制化的浪潮。
从特定应用,到标准化,再到定制化
服务器发展之初就是为解决特定的应用而研发的,随着服务器从“高端”走向普及,业界需要更为标准化的通用性产品。标准化究其根本是规模化,规模化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用户需要标准结构统一的服务器放在机房中将其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标准化正是在这种需求的引导下产生。不难看出,整个行业的发展围绕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用户在满足基本应用需要的同时,会发现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动,服务器还可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从而带来更高的成本效益。伴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引发的个性化需求,航天联志提出了一个大规模定制的策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积淀,航天联志在国内规模化定制领域取得数一数二的成绩。
技术“落地”激发市场需求
用户投入到云计算、超级计算或者大数据,其根本在于降低成本带来收益,很多云供应商都会针对大规模云计算环境部署定制化服务器。以Google数据中心为例,Google的每一个机柜更像是一个个被放大了的刀片,每个服务器就像板卡一样被插在机柜里面,这样做有几点好处:首先取消机架机箱,降低初始成本;在管理方面变得很简单;更优化的散热能效。
用户对于成本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但是大部分用户没有Google这样的技术能力,这样的用户可以交付需求给定制化厂商。目前,航天联志就可以根据整个机柜服务器的不同运营状态去进行智能匹配的电源供应,更智能化地做了这样一个能源的分配,在节能和整体效率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从简单到复杂的定制化之路
航天联志定制业务正是顺应近几年的市场需求逐步发展,提供包括贴牌定制化、外观定制化、深度定制化服务。航天联志市场总监刘旭升表示,中国服务器定制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规范到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在摸索中前行。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个别化定制,航天联志慢慢地摸索出在定制过程中的一致性规律,对定制的流程、定制的方式做一个标准化的统一,从而提升定制服务的效率。
航天联志面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三种不同模式的定制服务:第一种是最简单的OEM贴牌,这种客户可能对产品本身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是需要有一个专属的品牌;第二种添加了一些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举例来说,有些客户应用比较独特,通常服务器的端口都是后置的,用户为了管理维护方便,需要把端口做成前置,航天联志为其提供定制,将服务器内部重新设计,将端口移到前面,同时不影响内部访问及散热,满足用户独特需要。
第三种深度定制化相比前两者更为复杂,提供深度的产品定制,即系统级的定制。这种用户要求大规模的批量定制,同时从技术和产品工艺上要求都会很高。这类客户很大程度上被称之为合作伙伴,并非单纯的定制产品,而是双方合作共同成立联合项目组,共同实地调研,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产品特点,经历售前咨询、共同设计,可行化的实施和落地,后期的产品优化,不断地升级改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产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双方会签署一些保密协议。从贴牌服务到深度定制,航天联志多年的定制化服务经历了从不规范到标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中国企业级市场生态的定制化需求
服务器的定制化一方面是服务器市场的出口,但其实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体现出来的优势在于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对下游的需求的变化也十分快速。同时,行业之间,尤其是服务器市场生态与产业链之间的发展也体现出不均匀、不同步的现象;此外,中国特殊的市场监管机制也让服务器定制化成为自然而然的市场需求,尤其在一些国家大型企业、涉密机构方面。
自然而然的,有定制化的需求,就会有定制化的供给。而包括了用户、SI、服务器厂商甚至ISV的产业链每一个角色,都可在产品需求、售前咨询服务、产品定制、销售供给甚至支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收益。
作为长久以来在服务器一直不懈耕耘的航天联志,正在依靠自身的努力与产业生态的配合体现着自身的品牌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