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政府信息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万能”的App,可以迅速在网上完成资料、文件提交以及各种缴费。其实在云计算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多便民的举措正在向普通大众开放。
政府数据共享,关乎民生和施政效率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洪添在《浪潮云,推动政务数据社会化》的演讲中曾经讲到,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政府的办事流程比较复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匀、体验比较差等等,例如市民办一件事情,要重复提交很多材料。比如说买一套房子,可能先要在税务部门、房管部门等等多个部门提交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等等这些基础的信息。如果政府信息系统是互通的,那么仅需提供身份证就能查到所有信息,极大简化了流程。
用王总的话说就是:当政府上云之后,实现了数据的相互打通,因此社会上就不存在办“假证”的人了。因为市民所有的证件都在政府云上面备案,办事的时候只要上线查询即可,也不需要再去辨别真伪了。
2016年5月25日在贵阳世博会上,李克强总理当时在会上曾经讲到中国的数据是80%在政府手里。从数据的价值来说,有很多对社会的治理、管理,政府为社会服务来说,数据的价值在政府手里。在王洪添看来,总理说的80%数据是指数据的价值。
政府上云是未来大趋势
政府上云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全新的探索,而在这方面浪潮云有着绝对的发言权。王洪添表示,推动政府上云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上云能够解决数据资源的物理激增。因为这些数据存储在不同的部门和地点,通过上云用统一的云环境,先把数据物理上放在一起,这样就给数据的共享、开放和使用提供了基础。
第二,推动数据资源的融会贯通。就像上述买房子的案例,实际上这种证件按说是可以一次提交,在各个部门共享这些数据就可以了。如果把这些数据共享起来,对大家办事的效率、政府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数据资源的创新利用。现在政府很多数据大多还是在政府内部使用,并没有把这些数据释放到社会上去,为社会所服务。
近年来,通过政务云的建设,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物理集中,把原来一个市数据存储在不同部门手里,转变到了现在的数据集中。
此外,还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政府在其他很多领域购买服务都比较普遍了,但是在我们IT建设领域购买服务相对来讲购买率还是比较低的。
通过过去几年的建设,浪潮为各地的政务云建设也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水平和方式。浪潮也通过了可信的相关认证,而且现在为山东省、贵州省、重庆市等等很多地方已经提供了稳定、可靠、可信的政务云服务,最长有三、四年的时间。
政务云2.0将带来数据共享“革命”
在演讲中,王洪添也首次提出了政务云2.0的概念,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梳理;然后构建平台;最后是聚合数据。
梳理数据的目的是要用这些数据,所以要搭建一个平台,搭建这个平台可以比喻成建图书馆的书架。我们到一个图书馆各个区域存储的是不同内容的图书。所以要把这些数据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存储,这样的话便于使用数据的人非常便捷地来寻找到这些数据。
第三步就是要聚合数据,把这些数据聚合起来进行使用。如果从存储来说的话,两种形式,一个是物理集中,一个是逻辑集中。政务云1.0时代实际上是推进政府的数据进行物理集中,但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据集中管理。比如北京市所有的数据物理上都存储在一起,但有一些部门数据有敏感性、特殊性,不能集中存储,因此要建立一些逻辑关系,把这些数据逻辑上能够集中在一起。
通过这三步,理目录、搭平台、聚数据之后,最终建设成一个政府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最终实现政府决策的可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目前,医院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看病难”问题。去年曾经有报道说北京的一位老人,从家里六点钟起来,坐接近两个小时公交车到了医院,排队、挂号1个多小时,结果到了大夫给他看病只看了3分钟,他又出来排队拿药,拿药之后又回家。整个排队、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可能花费了4、5个小时,但是实际上大夫给他看病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到了未来数据共享的时代之后,我们可以把个人的健康档案、医疗的病例,检查的结果,全部共享到一张卡里面,到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把诊断的结果共享起来,这样就免除了患者奔波之苦。
政府数据资源“打通”共享,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除了能够大大提升施政效率之外还可以解决很多老大难问题,例如彻底杜绝办假证、市民办事不再每次都拿大堆证件等等。政务云2.0的到来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从技术到理念上实现真正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