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构建绿色智能且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加快构建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未来5年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面向已经开启的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将走向何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重点在哪里?带着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郭亮。高算力支撑多元化应用
工信部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算力内涵并引入测算指标FLOPS,对数据中心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指出到2023年底,总算力规模将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将达到10%,到2025年,总算力规模将超过300 EFLOPS。
“算力将成为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评价依据。”郭亮认为,加快推进数据中心从粗放式的机架规模增长向增强算力的高质量发展演进,将增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程度和应用效果提升。面向这一目标,要提升单体数据中心的算力算效水平,推进高性能算力、智能算力、通用算力等多元化算力供应。
郭亮认为,“异构”正在加速计算需求的提升。当前,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在核能研究、气候科学、高分辨率气象学和海洋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感知数据、元数据、传感级数据等多样化数据类型成为智能计算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算力从传统的CPU、GPU迈入NPU、VPU甚至XPU主导的智能异构算力时代。数网协同助推算力资源优化
“推进数网协同,将促使算力资源调度的优化。”郭亮表示,数网协同能够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在“云、边、端”灵活调度,将不同算力需求的业务应用分发到“云、边、端”的算力节点。东部地区的数据源到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需要依托网络进行算力资源调度和数据要素流通,数网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够打通供需,优化网络途径,提升跨区域数据调度能力。
网络质量监测体系是数网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郭亮认为,建立健全的数据中心网络质量监测体系,需增强网络监测平台能力和监测设备性能,在推进数网质量监测的同时,注重提高算网质量监测能力。 “
打造网络直连、边缘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将满足新型业务应用需求。”在郭亮看来,优先在国家枢纽节点内的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形成网络直连,不仅将满足算力调度,以及高频实时、跨网跨区的数据交互和业务交互需求,同时还将促进边缘算力与数据中心相结合,完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支撑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边缘数据中心与基础设施协同部署,满足电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各类资源需求和极低时延网络等业务需求。智算中心夯实“算力底座”
“布局智算中心,将完善多元异构的算力设施建设。”郭亮表示,智能计算使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将信息化设备改造升级为生产工具,智能计算中心融合多元异构算力设施,能够提供满足智慧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智能化服务,打造有力支撑AI发展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存在AI芯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高性能算力供给难以有效支撑AI算力资源灵活调度等问题,但是未来,高效集约的智算中心将实现技术架构融合,提高计算性能和服务效率。郭亮认为,通过打造涵盖新型超高速内外部互联技术、池化融合、重构技术等在内的融合架构,将推动多元异构算力设施实现高速互联,形成高效池化的智算中心。同时,通过软件定义,将实现硬件资源池的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软硬件性能水平,保证业务资源的灵活调度和监控管理的智能运维。
“智算中心发展前景广阔。”郭亮认为,智算中心将提供数据服务、算力服务、智慧服务,无论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发展,还是智能医疗升级等,都需要智算中心高效、可靠的支撑,依托智算中心的AI 开放服务平台,将加速行业应用智慧化、产业发展智能化、服务管理一体化。
随着整个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算力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新型数据中心高集聚、高算力、高能效、高技术的发展特点,不仅将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更将有力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