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合作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联合创新开启智能网络新范式

原创
服务器 数据中心
新华三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建设了IAI-H3C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已经为产业树立了标杆,并正在持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赋能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

在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网络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面对企业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安全形势更为严峻、规模性能更具挑战的现状,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构建智能网络,进一步强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主要难题。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引擎,并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深化合作,打通前沿技术研发端与产业应用端的通路。为了探索智能网络的前沿技术,新华三早在2020年底,便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建设了IAI-H3C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三方围绕智能网络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智慧类解决方案技术及应用三大方向展开了深度合作。时至今日,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已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当前,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推动高校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而且还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更多优质的科技成果从校园走向企业,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

记者认为,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汇集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媒体等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科研能力,以及新华三在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还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的科研专家、硕博研究生聚集在一起,共同研发创新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还能够将多方优质的资源聚合在一起,共同进行工程应用研究,通过与产业界、学术界的紧密合作,构建了一个多方参与、共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如此庞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将助推 “产-学-研”协同模式下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速推进多领域、跨学科、广协同的工程应用研究,打通前沿技术研发端与产业应用端的通路,进而以新华三产品落地实践反哺技术研发,克服科研成果产业化难题,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高效双向循环。

据了解,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已经在智能网络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智慧类解决方案技术及应用三大方向展开了全面的科学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和产业落地成果。

从实验室走进产业应用,联合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成立的最终目的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记者获悉,自2020年底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科研成果转换方面,新华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性能网络AI模块SeerBlade智能板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双方共同研发的SeerBlade智能板卡采用多项创新的设计,以智能网络计算模块、先进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超强运算性能,帮助用户轻松组建高性能计算集群。通过搭载SeerBlade智能板卡,新华三推出了高端交换机产品S12516X-AF产品,成为业界首款搭载CPU和GPU的高性能AI云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为用户提供更灵活、更智能、开箱即用的全新网络体验。

与此同时,在智能网络测试仪方面,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在科技部专项支持下开展了对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测试仪项目的研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并在信任指标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检测仪”项目的不断突破,我国高端网络测试仪器领域迎来了自主创新的崭新范式,弥补国内市场空白。

据了解,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发明专利20余项、高水平论文近50余篇、新解决方案落地近10项,研究的计算、存储、传输一体化智能网络技术与设备上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边界安全防护技术及产品、安徽省重大科技研究项目T比特级高性能多业务综合安全网关、安徽省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内置安全的5G智能边缘计算平台研发与示范等多个奖项。

不难看出,通过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不仅彻底解决了受限于国外设备依赖的难题,而且还将科研成果转换成产业急需的高端产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使得国内智能网络设备迈入了全球领先的水平,在产业数智化转型方面实现了巨大价值提升。

培养实用性人才,树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典范

在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还将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并充分发挥实验室平台的优势和价值,持续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记者了解到,依托实验室平台,新华三协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英才计划等,每年定向招生20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采用“1+2”的全日制培养模式,即第一年聚焦理论学习,在中科大校本部内展开理论知识学习;第二、三年开展“实践培养”,学生需参与到联合实验室的技术课题研究中,期间接受“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同步学习理论与技术能力。

截至目前,共培养联合硕士研究生共50名,他们完成了智能数据传输、边缘AI推理架构研究、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等5个合作研究课题,在技术、理论双重能力上得到充分提升。

可以说,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启动的各项人才培养项目,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为行业输送了懂技术、懂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对教育事业和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未来,依托联合实验室良好的合作基础,新华三集团与中科大将在后续进一步梳理更系统化的人才合作框架,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主编观点: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强力支撑。从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不难发现,多方合作不仅能够加速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且还能够推动成果的快速转化,用新技术、新产品赋能产业升级转型。此外,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还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新华三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建设了IAI-H3C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已经为产业树立了标杆,并正在持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赋能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张诚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8-11-15 00:01:59

2020-11-26 11:36:07

神州数码云计算大数据

2020-10-20 21:27:37

软通国际MIT

2020-12-17 11:26:16

NEC

2015-04-15 16:28:20

微软小冰

2021-11-15 17:16:52

戴尔

2019-02-19 18:26:28

华为

2022-07-21 07:14:16

无代码模式

2014-12-02 19:27:03

新矩网广州大学IT人才基地

2016-09-27 09:52:50

PaaS使能PaaS层华为

2023-03-25 18:48:41

新华三

2014-12-18 10:47:03

2012-03-13 09:21:20

平台合作

2018-09-27 13:20:59

共同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2024-03-27 17:38:43

AI锐捷网络

2014-03-31 15:51:48

智能化全光网络华为

2017-11-07 10:19:48

微软企业应用

2017-09-06 08:42:56

华为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