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何老师。
科技圈的瓜,这两年吃得比火锅还过瘾。
昨天是华为7nm麒麟,今天是英伟达AI芯片停产,明天说不定马斯克就能宣布火星移民。
最新的大新闻来了:英伟达H20芯片,在中国市场彻底卖不动了,干脆停产。
这个“停产”,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一连串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市场因素交织在一起。
归根结底一句话:英伟达这回,真的在中国市场踢到铁板了。
先来捋捋事情经过。
美国一开始搞芯片禁令,不让高端AI GPU进中国。
英伟达一看:那好吧,我给中国做一个“特供版”,降一降性能,取个名字叫H20。
结果呢?禁令升级,H20也被卡住。
英伟达损失了几十亿美元的订单,还在财报里哭惨,说因为库存和承诺采购,亏掉了45亿美元,再加上未来的潜在损失,差不多80亿。
本来以为7月转机来了,美国政府给了许可证,但开了一个“霸王条款”:你可以卖H20,但销售额的15%要交给特朗普政府。
英伟达CEO黄仁勋亲自跑去白宫,点头哈腰,终于拿到出口许可。
结果刚松口气,中国这边突然出手:网信办直接约谈英伟达,质疑H20芯片可能存在“后门风险”。
央视旗下的“玉渊谭天”也发声:H20既不安全,也不先进,更不环保。
一句话:这芯片,我们不放心。
你看,这就尴尬了。英伟达嘴上说没有后门,可问题是,中美之间信任早就破裂了。
一个芯片黑盒,谁能拍胸脯保证里面没有“后门开关”?尤其是掌握国家安全的算力设备,中国敢用吗?
所以,H20再想进入国资企业、科研院所,几乎没戏。
更致命的是,H20这边一边被怀疑“不安全”,另一边,还“不香”了。
这两年,中国的本土AI芯片厂商,像华为昇腾、寒武纪、壁仞科技,还有一堆初创企业,早就杀红了眼。
H20性能缩水、价格还贵,市场上却已经能找到差不多性能、甚至更灵活的国产替代方案。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为什么要冒着“安全风险”去买一个又贵又不先进的芯片?
国产替代的速度,远比英伟达预想的快。
这就是关键。英伟达原本认为中国市场是自己的“金矿”,预测未来能做到500亿美元的年收入。
但现在别说500亿,连去年的170亿美元营收都保不住。
一句老话:市场是最现实的。你再牛的技术,如果用户不用,也就是一堆废硅片。
这事其实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
英伟达不是输给了华为,不是输给了政策,而是输给了“信任”。
试想,如果中国真完全信任美国,哪怕H20缩水,只要能跑大模型,也会有人买单。
可问题是,这几年美国的操作,彻底把信任打碎了:制裁、断供、卡脖子、技术封锁……一次次提醒中国企业:不能依赖别人。
所以今天,不管英伟达再怎么解释说“我们没有后门”,都没人信。
因为这已经不是“你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我敢不敢冒险用你”的问题。
信任一旦丢掉,比性能差距还致命。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府的“抽成”操作,也让H20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本来H20就缩水了,性能打折,结果还要把15%的营收交给特朗普政府,相当于强行加了一层“税”。
你想想看,这种情况下英伟达还能怎么定价?便宜不可能,利润被掏空,结果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尴尬。
这就是所谓的“双杀”:美国政府卡了中国,也顺便卡了自家企业。
那英伟达彻底放弃中国市场了吗?也不至于。
最新消息说,它们已经在准备新一代“对华特供”GPU,基于Blackwell架构,型号可能叫B30A,最快下个月就会拿样品来测试。
换句话说,H20停产,不是认输,而是为了给B30A让路。
问题是,H20的剧本已经演了一遍了,B30A能改写吗?
我觉得悬。只要中美关系没解冻,安全疑虑就永远存在。而国产厂商一旦成长起来,留给英伟达的窗口期就会越来越短。
最后,说几句大白话。
H20的停产,不只是一个芯片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过去,中国市场被动接受国外高端芯片,现在,局势变了:我们开始挑剔,开始怀疑,开始有选择。
英伟达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几年,中国的AI算力市场,或许会更像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国产厂商快速崛起,把国际巨头一点点挤到角落里。你看苹果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一样在逐年下滑。
对英伟达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怎么再设计一颗更好的芯片”,而是“怎么重新赢回中国的信任”。可惜,这个比造一颗芯片难多了。
所以,当黄仁勋下令停产H20的时候,他大概心里也清楚:
中国市场这盘棋,已经不再是英伟达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