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黄仁勋宣布了三件大事!1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股份、AI原生6G、造量子GPU,件件惊天,老黄的眼中:AI绝不是泡沫

原创 精选
服务器 芯片
如果你是一个GTC大会的常客,肯定会注意到这次主题演讲中最大的不同。老黄开场讲述了英伟达发家史的铺垫后,没有第一时间亮出最新的芯片,而是正式宣布了一场意外的合作。合作的另一方主角竟是:芬兰电信巨头诺基亚。

编辑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猝不及防,大事,总是凌晨发布。

就在几个小时前,英伟达宣布了三件大事:一场出人意料的合作,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一款全新的GPU互联架构。

一场重磅且意外的合作:10亿美元入股老牌通信企业Nokia。

一条全新的生产线:NVIDIA ARC —— Aerial Radio Network Computer,空中无线网络计算机。

一款全新的量子GPU互联架构:NVQ Link。

这次的秋季GTC2025,“皮衣客”黄仁勋站在充满科技光点感的“Earth2”地球背景前,讲述了一个全新的英伟达版本的AI野望。

图片图片

全程长达120分钟的Keynote,信息量非常高密。透过它,我们终于可以了解黄仁勋治下的英伟达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众AI明星阵容中“长得最壮的那位”。

图片图片

1.老黄的阳谋:AI原生6G  

如果你是一个GTC大会的常客,肯定会注意到这次主题演讲中最大的不同。

老黄开场讲述了英伟达发家史的铺垫后,没有第一时间亮出最新的芯片,而是正式宣布了一场意外的合作。合作的另一方主角竟是:芬兰电信巨头诺基亚。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一项重大合作。我们与诺基亚(Noki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诺基亚是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这是一个 3 万亿美元 的产业,全球通信基础设施投资高达 数千亿美元。全球有数百万个基站。

如果我们能与诺基亚携手,就能在这庞大的网络之上,用 加速计算与 AI 为核心,构建下一代技术架构。让美国重新成为 6G 革命的中心。

这场合作,这被外界视为一个很重大的信号。英伟达很显然要涉足一项全新的领域:6G无线通信。而且,老黄把这件事放到第一件宣布,就说明这项事情的优先级极高,而且大概率合作推进的成果已经大概率有眉目了。

图片图片

为什么要涉足“无线通信”这个领域?

在Keynote后,黄仁勋在采访中透露了这场合作更多的细节:AI原生6G。

首先,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面向一个我们从未涉足的新市场,这是第一点。第二,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次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的转变——从各种传统软件向 AI 的转变——那我们就能利用这次 AI 与 6G 的融合,让美国重新赢回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次合作的核心,是联手抢占AI-RAN市场,并加码数据中心网络布局。

简单理解就是,目标是让通信基站本身就具备AI计算能力。

至于具体合作细节方面,英伟达将通过认购3%的英伟达股份(约10亿美元),而诺基亚将利用英伟达的新平台ARC来合作实现AI原生6G技术。

诺基亚明确表示,将用这笔资金加速战略推进,重点投入5G和6G RAN软件的开发,使其适配英伟达的硬件架构,同时通过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强化在AI与云领域的存在感。

双方还计划共同研发AI网络解决方案,并探索将诺基亚的数据中心交换、光学技术整合进英伟达未来的AI基础设施架构中。

为什么这次合作这么重要?老黄也坦白:潜力极度看好。

因为我们对这次合作的潜力极度看好,项目本身技术密集、投入巨大,所以我们决定直接投资诺基亚,希望成为这场成功的一部分。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相当聪明(笑)。

当然这场合作,也是有一个客观原因:美国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事实上落后我国。英伟达希望通过在AI方面的优势,来重新帮美国夺回6G的话语权。

美国的电信网络已经很久不是建立在美国本土技术之上了。从国家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个行业应该重新建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而这一次,我们终于有机会做到。我们有一条全新的产品线,能够充分利用加速计算与 AI 的优势。我们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合作伙伴——诺基亚。市场的反应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诺基亚方面,也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诺基亚CEOJustin Hotard表示:

这个行业从 3G、4G、5G 一路走来,每一代都在落后于真正的创新节奏。而这次,我们终于能赶上并引领。客户将能获得更快、更智能的网络。

NVIDIA 的加速计算技术——尤其是 CUDA 软件栈——我们不可能自己从零造出来。这些能力让我们直接获得一个加速器。同时我们也能更快创新,从一家传统硬件公司转型为用 AI 模型持续创新的软件公司。

这场意料之外的合作消息一出,诺基亚在赫尔辛基的股价应声暴涨,一度超过25%,而英伟达的股价也连涨近5%,市值直逼近5万亿美元。

黄仁勋并进一步指出,这次合作进展会非常快:从 GTC 展示,到明年初客户试点,再到 2027 年全面商用。“我们的架构与诺基亚的 AirScale 向后兼容,数百万个现有基站都能直接升级到 6G。”

总之,英伟达与诺基亚的入股合作,给业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遐想:全球最顶尖的AI Infra与全球Top的积累深厚基站遍布的无线通信巨头,将会碰撞出一个新的赛道:AI通信基站。

2.英伟达全新的生产线:ARC,重新定义无线通信

再来看一下,黄仁勋为什么说这项合作速度会非常快。

原因就在于他紧接着宣布的一条全新的生产线:NVIDIA ARC,Aerial Radio Network Computer,空中无线网络计算机。

NVIDIA ARC 的核心目标是:让无线通信基站变成“AI 节点”,在通信网络层上直接部署 AI 计算服务。简单说,它是把 GPU 算力延伸到电信网络边缘。

这在战略上意义重大,主要有三点:

  • 它让 NVIDIA 从“数据中心”进一步进入“通信网络”,
  • 为未来的 6G + AI 边缘计算生态 铺路,
  • 同时强化美国在通信基础设施上的技术主导权。

愿景可以说野心勃勃,那么,ARC究竟哪里厉害呢?

首先,老黄介绍,ARC 基于三项关键新技术:

Gray CPU、Blackwell GPU、Mellanox ConnectX 网络芯片(专为无线通信场景设计),这三者结合,使得其能够运行一个全新的 CUDA X 库 —— Aerial。

Aerial 是一个在 CUDA X 上运行的无线通信系统。英伟达首次实现了一个 “可编程的软件定义无线计算机” ——它既能进行无线通信,又能同时执行 AI 计算。

图片图片

这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我们称之为 NVIDIA ARC。

其次,大家关心的是,它将如何与诺基亚深度集成呢?

黄仁勋表示,“诺基亚将与我们共同重写整个技术栈,把 ARC 集成进他们的通信系统中。诺基亚拥有超过 7000 项 5G 基础专利,是全球电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他们将把 NVIDIA ARC 作为未来基站的核心。更关键的是,ARC 还能兼容诺基亚现有的 AirScale 基站平台。

这意味着——我们能在现有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基础上,通过 6G 与 AI 技术的结合,完成一场系统级升级。

图片图片

3.两个设想:AI for RAN 与 AI on RAN

6G + AI 的结合并非噱头,而是范式转变。黄仁勋解释了他对于两者结合的设想。

AI for RAN(AI 赋能无线接入网)将首次让无线通信变得“智能”:

  • 通过强化学习自动调整波束成形
  • 根据周围环境、流量、移动性甚至天气变化实时优化信号
  • 提高频谱利用率

频谱效率目前消耗着全球 1.5%~2% 的能源。AI 优化无线通信,不仅能提升数据传输量,还能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网络性能。

AI on RAN(无线接入网上的 AI) 则更具颠覆性:

过去互联网诞生后,AWS 在其上构建了“云计算”。如今我们要在无线通信网络之上,构建一个“边缘工业机器人云(Edge Industrial Robotics Cloud)”。

黄仁勋的野望中,AI on RAN将会云计算可以延伸到没有数据中心的每一个基站节点。这可是之前没人做到的事情,堪称AI与通信史上的一次重大融合。

4.新互联架构NVQ Link:量子 × GPU 超算的新接口

说完合作和新生产线,来看一下黄仁勋带来的第三个的惊喜:NVQ Link。

我们意识到,必须将量子计算机(QPU)直接与 GPU 超级计算机连接。

这样才能完成误差校正、AI 控制与仿真协同。于是,我们推出了新的互联架构——NVQ Link。

图片图片

NVQ Link 能以每秒数千次、每次数 TB 的速度,在量子硬件与 GPU 之间传输数据,支持实时量子误差校正与联合模拟。

它的核心是 CUDA Q —— NVIDIA 的开放量子计算平台。研究者可以利用 NVQ Link 与 CUDA Q,协调量子设备与 AI 超算协同运行量子-GPU应用。

量子计算不会取代经典计算,而是将二者融合为一个“加速量子超级计算平台”。

黄仁勋还宣布了超算方面的进展:美国能源部(DOE) 将与 NVIDIA 合作,建设七台全新的 AI 超级计算机,推动国家级科学研究。

DOE 部长 Chris Wright 称为此投入了极大热情。并表示:

计算是科学的根本工具

每一代超级计算机都将转向 GPU 加速计算架构

科学计算将由 AI + 模拟物理 + 量子计算 共同驱动

黄仁勋认为,未来,实验室的边界将被重塑:科学研究将进入自动化与机器人实验时代。

5.Rubin新进展:调试已完成

当然,关于业界关注的最新一代的计算机Rubin,黄仁勋也交了作业进展:实验室调试已完毕,明年投产。

Vera Rubin是英伟达推出的第三代 NVLink 72 机架级计算机,第一代是 GB200。

我知道我们的合作伙伴们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二代比第一代顺畅得多,而第三代 Rubin 彻底无电缆化、全液冷设计。目前它已在实验室完成调试,计划明年投产。

老黄称之为“更令人惊叹的部分”。虽然此前发布会已经提到过不少有关Rubin的细节。但这次发布大有不同。

图片图片

它的算力达到 100 petaflops(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虽然数字听起来抽象,但和九年前交付给 OpenAI 的 DGX-One 相比,性能提升了 100 倍。

也就是说,一百台当年的 DGX-One,如今只需一台 Vera Rubin 就能取代。

Rubin 的设计模块化、易装配:

“你只要打开卡扣,把计算模块推进去——连我都能装。”

每个节点包含:

  • 8 个 ConnectX-9 超级网卡
  • 8 个 CPX 上下文处理器
  • 2 个 BlueField-4 数据处理单元(DPU)
  • 2 个 Vera CPU
  • 4 个 Rubin 封装(共 8 个 GPU)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提到了一种新的处理器:CPX, Context Processor(上下文处理器)。重点就在这里。

图片图片

黄仁勋又给业界带来了一种AI硬件设计思路:把上下文处理单独设计成一个硬件模块。

因为 AI 需要越来越多的上下文记忆——它要读 PDF、看论文、看视频、积累知识。它必须在与你对话时“记得你”,保留长期记忆。

为此我们引入了新的缓存机制——KV Caching。你可能注意到,现在的 AI 模型加载历史对话越来越慢,这是因为缓存体系跟不上了,而 BlueField-4 就是为此而生的革命性芯片。

6.写在最后:破局者英伟达

说实话,大模型这颗子弹,“飞”得并不那么快乐。

但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真正能破局者,总是那些“子弹快乐地飞”的玩家。

想象一下,过去的2023年、2024年,英伟达市值的增速简直可以用钱塘江大潮中的“白色细线”变成“白色浪墙”来形容,一下子从3000多亿市值,猛翻10倍到了3万多亿。

如今,又是一年过去,这个市值已接近5万亿美元的AI风向标,再一次外界带了新的惊喜。

AI for/on RAN、量子 GPU,不管单拎出哪一个出来,都是改变底层,重塑世界计算格局的大课题。

而且,有一种越来越清晰的信号。黄仁勋对于芯片、网络、无线通信方面的押注已经升级到战略级别。可以看出英伟达对于未来AI世界无比坚定的投入决心。

所以,现在看,英伟达与OpenAI、与英特尔、与诺基亚入股合作,意外吗?

一点也不,因为黄仁勋相信AI,相信加速计算、相信6G的光明未来。

所以,也就能理解黄仁勋常说的那句——

“AI不是泡沫!”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51CTO技术栈
相关推荐

2025-04-16 09:41:46

2023-08-09 17:47:40

黄仁勋计算机NVIDIA

2025-09-19 09:05:00

2009-03-06 09:41:50

黄静华硕周成宇

2023-03-22 08:14:03

英伟达人工智能

2025-07-31 09:07:00

2025-09-22 08:53:00

AI科技数据

2025-01-09 00:00:00

2025-10-29 09:18:57

2023-03-08 10:07:20

2024-12-31 15:00:00

AI模型训练

2016-09-20 11:15:18

NVIDIA

2025-02-28 08:20:00

2013-04-03 10:17:15

Intel黄仁勋CEO

2023-05-29 16:06:27

黄仁勋

2023-12-27 13:33:15

AI工作

2017-09-28 11:29:22

NVIDIA芯片

2023-11-06 13:53:45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