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国内各行各业的用户谈起信息化建设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要看中国行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首先得看银行,还有电信运营商。听起来颇有当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味道。
为什么银行和电信运营商会成为大家公认的信息化建设领头羊或趋势引领者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业务关系着国计民生,牵扯着成千上万甚至百万数量级的用户,堪称重中之重。这样的业务多数背后都蕴含着对海量数据进行不间断高效处理的需求,属于关键业务应用,其运转可是出不得半点纰漏的——据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的高级架构师周海鹏介绍,银行很多关键业务都要求服务器要达到“5个9”(99.999%)或“6个9”(99.9999%)级别的可靠性,我们在本期《IT号外》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这两个数字分别意味着服务器每年的非计划宕机时间不超过5分钟和30秒。
不难想象,如此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要求,反映到IT基础设施、特别是服务器端,又会演化为多么严苛的选型标准?能达标的服务器产品,又得是多么的先进、强大且全能?其选型过程和应用经验,又怎能不被其他行业的用户奉为指引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考呢?
那么,作为引领者的银行用户又是如何挑选适用于其关键业务应用的服务器的呢?要是在四五年前,像周海鹏这样的银行IT专家们估计会二话不说,直奔RISC架构系统帐下,而今,他们则多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作为选择,原因就是“近年来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在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上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它的成本优势也很明显。”
据周海鹏介绍,中信银行早在英特尔发布至强7500后就认识到了它的应用价值,而采用基于它的服务器承载关键业务,还有其三个应用趋势的推动作用——“第一个是数据大集中的趋势,这必然会带来服务器数量的急剧增加,就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灵活的硬件平台来支撑,”周海鹏表示:“第二个趋势是注重客户体验的趋势,就是指银行现在对最终客户,特别是零售客户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因此渠道类的系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对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三个趋势则是内部管理提升的趋势,它来自银行内部对决策支持,对经营分析越来越高的需求,它需要在技术层面对TB或10TB量级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也需要非常高效且稳定的硬件平台来支持。”
正是这三个需求推进着中信银行的IT系统从原有的包含主数据、核心交易及账户管理与维护等应用的核心产品服务层向管理决策层及渠道应用层延伸。前者可帮助中信银行以更高的效率抽取和挖掘数据,以寻找新的商机,后者则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中信银行的服务,它们在中国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都是制胜所必须的。
就是在这两个延伸的过程中,中信银行开始采用英特尔架构服务器。“管理类系统的特点是数据量非常高,因此对系统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是逐步应用联想的四路至强服务器,把它们应用在传统上使用UNIX服务器的系统上,”周海鹏表示:“渠道类系统方案的应用,其特点是对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比如说电话银行、ATM或呼叫中心,他们都是7× 24或7×11的系统,我们则从前置系统上开始逐步应用联想的双路或四路至强服务器。”
勇于尝试,再加上稳扎稳打的规划,很快就让中信银行收获颇丰。据周海鹏介绍,基于至强平台的服务器性能出色,加之采用了诸多可与UNIX服务器比拟的RAS技术,完全可满足中信银行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它们还拥有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优势,并能为中信银行提供灵活、可扩展、低能耗的架构。
鉴于至强平台在上述两个应用层面提交的满意答卷,中信银行未来还打算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周海鹏表示,未来五年内中信银行除计划在管理类系统和渠道应用类系统中继续推动至强服务器的部署和应用外,还将计划“基于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和相关的虚拟化软件来搭建一个非常灵活,非常有弹性的虚拟化平台,在提高能效的同时降低成本”。据估计这一平台将用于迎合中信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应用趋势,就此,周海鹏透露:“我们目前正在测试新发布的基于至强E7的四路服务器,我们发现它在性能和虚拟化方面确实有非常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