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逆袭ARM? 技术不同于商战

服务器
经过2012年一年的追赶,英特尔在技术、功能和能耗上都已经追赶上了竞争对手ARM,但是,商场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指标争夺战。已失先手的英特尔,面对已经拥有数十亿智能设备市场、形成了完整生态系统的ARM来说,前景仍旧不容乐观。选择为苹果代工,或许是英特尔曲线救国、谋求移动市场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PC端的“老大哥”,英特尔在去年终于下定决心,再次进军移动领域。然而,面对已被ARM阵营占领的移动市场,英特尔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几年前,英特尔帝国就已经吃过一回亏,并以出售移动处理器业务的方式收场;而这一次,面对逐渐萎靡的PC市场,帝国又开始向移动市场发起反击。从技术和功能上来说,英特尔已反超ARM,那又怎样,商场不是技术指标战,整个产品模式能不能在移动市场上立稳脚跟?悬!

据传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两家芯片代工商正在竞争苹果A7芯片的订单。机构投资者认为,英特尔可能会取得10%的苹果A7芯片订单。

经过2012年一年的追赶,英特尔在技术、功能和能耗上都已经追赶上了竞争对手ARM,但是,商场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指标争夺战。已失先手的英特尔,面对已经拥有数十亿智能设备市场、形成了完整生态系统的ARM来说,前景仍旧不容乐观。选择为苹果代工,或许是英特尔曲线救国、谋求移动市场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2006年的自动剪除移动处理器业务,到2012年再度入驻移动通信市场,“PC霸主”英特尔在移动领域走的不怎么顺利——趁着英特尔跟AMD大肆火拼那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被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等ARM架构芯片厂商瓜分殆尽。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移动应用处理器市场中,英特尔的份额不到1%。

2012年,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10款X86架构的智能手机,市场反应平平。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对于ARM阵营来说,纵横PC界40余年,英特尔的能量,或者说X86架构的能量仍然不可小觑。面对需求萎缩的PC市场,拥有巨大产能的英特尔,进行移动转向也是必然。虽然苹果三星等巨头都在自行设计ARM架构芯片,但英特尔还是会强攻移动市场,对于英特尔,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而且输不起的战争。

只是,当苹果和三星这样的移动巨头们都不和英特尔玩的时候,英特尔如何才能赢呢?

不再比ARM芯片逊色

2013年5月,英特尔CEO欧德宁即将退休,据称,新CEO有可能从外部选入,包括摩托罗拉前首席执行官桑杰伊·吉哈已经列为候选人之一。在欧德宁时期,英特尔彻底统治了PC市场,也因为欧德宁的商人和短视,失去了移动市场。

在苹果制造iPhone和iPad的时候,最开始乔布斯是希望与英特尔合作的,iPod之父法德尔坚决抗议,原因是英特尔芯片功耗太高,苹果最终选择了ARM芯片。此举导致英特尔失去了移动市场。

相比英特尔的X86架构芯片,ARM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精简的架构,在一定的功耗下,争取性能的最大化。争取性能、功耗的最优比,永远是移动设备的追求目标,然而,在这个问题无法完美解决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牺牲性能,来保证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可以说,ARM架构的出现,使得便携智能设备成为了可能:它的性能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内容需求;它的能耗也足够低,使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得到保证。

同时,ARM公司的盈利模式,也为自己占领移动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ARM自己并不生产芯片,而是将芯片设计方案授权给其它芯片制造厂商。利用这种“开发—授权—设计—分包制作—组装生产”的方式,ARM迅速完成了市场占领。决意进驻移动芯片市场的英特尔,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现状:几乎所有的对手,都是ARM的合作商。

而英特尔则是坚持封闭式的产品研发-制作流程,从芯片设计到产品出厂,完全由自己完成。遵循着摩尔定律,依靠巨大的投入和不懈地尝试,英特尔在众多芯片厂商中杀出一条血路,以X86架构一统PC芯片市场,成为PC界无可撼动的巨人。而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拥有两个秘诀,一是先进工艺,二是“向前兼容”。

每一款英特尔推出,并于市场大获成功的芯片,在工艺上几乎都领先竞争对手一代;同时,它们还都拥有着“向前兼容”的特质。所谓向前兼容,是指新版本的程序集能够在旧版本中运行。这保证了即使迅速更新换代,旧客户也可以尝试新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Wintel”帝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正是依靠向前兼容和工艺更新的配合,英特尔将DEC,SUN和 IBM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一统PC和服务器领域。

然而,遵循向前兼容的英特尔,也使其芯片越来越复杂——它需要额外的晶体管数量来保证向前兼容的实现。这在PC和服务器领域尚且容易解决,但就移动设备而言,额外的晶体管意味着额外的功耗。

ARM和X86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架构简单,但能耗小;后者运算能力强,但十分耗能。现在,英特尔想要进驻移动市场,就必然遇到能耗问题。只要能耗问题得到解决,依靠其运算优势和向前兼容的特性,英特尔也可能给ARM带来不小麻烦

英特尔解决能耗的方式很直接:工艺和科技。

通过在晶片工艺上的不断前进,英特尔已经将芯片制造技术带进了22nm,14nm以及10nm制程工艺也将在今后几年面世。甚至,英特尔还有更疯狂的想法:通过对工艺的不断苛求,使“有意义的计算”逼近零能耗。而英特尔给出的时间表显示,如果没有遇到难以跨越的技术障碍,这个技术将于2020年实现——零能耗与高性能的配合,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刺激人的?

在今年的MWC上,英特尔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公布了新的移动平台解决方案“Clover Trail+”。在功耗方面,“Clover Trail+”已经可以与ARM相提并论,而下一代凌动系列芯片“Bay Trail”也已在研发中,将在年底面世。

带着新的移动平台解决方案“Clover Trail+”,陈荣坤十分自信:“我们的移动产品线必须在中国成功。”

如何说服用户改换门庭?

克服了能耗障碍的英特尔,是否能在和ARM争斗的过程中胜出?年初,高通CEO保罗·雅各布对记者提到,“英特尔在移动市场才刚刚入门,它拥有制造优势,而这些还没有完全在移动领域上发挥出来。”的确,对于ARM阵营的老大哥高通而言,目前的英特尔羽翼未丰,其威胁可能比不上联发科。

和英特尔相比,ARM是名副其实的“小弟弟”。根据2013年2月的消息,ARM2012年第四财季的营收为2.628亿美元,税前净利润1.259亿美元。与此同时,英特尔的Q4财报显示,英特尔总营收为135亿美元,净利润25亿美元。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弱不经风的对手,对英特尔构成了巨大的挑战。ARM的CFO Tim Score表示,“2012年,四分之三的互联网连接设备将ARM架构处理器作为主要芯片。”

市场基本已被占领,英特尔只好拿出“PC霸主”的架子,拖上PC界的一众小弟,再找寻新兴市场中的二线终端制造商,一口气推出多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不过,作为才入行一年的新人,英特尔的合作伙伴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不上ARM。

能够直接出售产品,并拥有自己的制造工厂,在产能方面而言,英特尔的优势是ARM无可比拟的。不过,ARM的开放模式也拥有自己的特点:经过不同环节制造商的改进,ARM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研究最适合于该硬件的解决方案,使得其架构下的移动设备都具有彼此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不同的终端商处都会体现得比较明显。

正是通过这样的开放合作形式,移动芯片的技术门槛被大大降低,这让几乎所有的芯片制造商,都成为了ARM的合作伙伴。如今,手机终端厂商已经习惯了ARM,消费市场也对ARM架构颇为认同。同时,占着巨大市场份额的三星、苹果等厂商,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ARM架构。面对“ARM阵营”的一长列的成员名单,英特尔骤然闯入,环视周围,全是敌人——想要在这个市场中推行X86,实在不容易。

因此,英特尔看中了处在金字塔底端的新兴市场,并试图通过在新兴市场推广中低端机型,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进驻新兴市场,以中低端机型为主,避开ARM的主战场,英特尔其实是在压力尚小的领域,培植势力,同时等待时机——英特尔希望,利用技术的先进,尽快开发出在工艺制程上领先对手的芯片,在功耗相当的情况下,以性能优势,实现“逆袭”。

然而,英特尔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于:它没有强出对手太多,也没有很好的方式表现出优势来。面对一个已经被瓜分殆尽的市场,想要一战成名,英特尔必须做出“比ARM好很多”的旗舰产品。虽然克服了能耗问题,但“Intel Inside”的手机并没有在使用体验上达到很高的成就。在ARM的生态圈已经形成,并以廉价质优可定制的方式统治移动设备时,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科技企业们弃旧从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智能手机市场还有多大?根据思科预测,到2016年,全球移动设备的数量将超过80亿——届时,市场可能已经饱和。一个饱和的市场,绝对不是资本的聚集地。而等到欧德宁退休,新任CEO能否在这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战略布局、抢占足够多的市场份额?留给旧帝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可以预见,在将来一两年内,ARM架构仍旧是移动通信芯片的主力,而如果英特尔没有在X86架构上实现产品的颠覆性提升的话,翻身的几率依旧渺茫。

英特尔想逆袭:技术上超过ARM又怎样?这是商战!
面对已被ARM阵营占领的移动市场,英特尔还是有些“水土不服”。

责任编辑:路途 来源: 钛媒体
相关推荐

2011-05-18 09:21:55

英特尔ARM

2012-11-08 10:08:21

AMD英特ARM

2010-10-26 10:32:06

ARM英特尔CPU

2010-03-01 15:08:05

WCF单向操作

2011-04-19 14:37:05

英特尔ARMNvidia

2013-05-24 09:54:58

2012-06-18 17:42:42

英特尔ARM

2012-12-05 09:42:42

英特尔ARM技术授权

2020-06-11 17:48:58

苹果Mac芯片

2010-03-11 14:13:20

Python编程

2023-03-27 08:17:48

2014-04-03 14:23:02

英特尔统一固件管理套件

2013-02-27 10:19:35

英特尔大数据Hadoop

2011-01-11 09:46:05

Windows 8ARM英特尔

2012-08-15 09:55:21

ARM英特尔处理器芯片

2012-06-08 10:03:13

英特尔ARM

2012-06-25 09:51:57

AMDARM英特尔

2022-03-11 09:43:36

漏洞CPU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