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7*24似乎不够用了,用户不只期望数据唾手可得,还要求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交付。可用性的需求仍旧在不断增加, IT部门必须花重金改善基础设施。这又让IT总被控诉过度超支,却仍旧无法避免服务中断。因此在涉及到可用性级别时,IT不应盲目升级,而是应该开始尝试要求业务领袖做出艰难的决定。
可用性要求逐渐上升
一般用户不理解系统为什么会宕机。当然,当站点比如Gmail或者Netflix无法访问时我们会抱怨,视为世界末日。我们在推特和社交媒体上抱怨这些站点无法访问,但实际上停机只是很少的例外。
尽管停机对组织通常具有破坏性而且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或者带来经济损失,社交媒体赋予了最终用户一个额外的能力,那就是将之前孤立的事件在数分钟内让全世界都知道。训练有素的员工也会在社交媒体上撰写新闻稿并通报问题及故障。但在当今世界,问题可能会在公司内部的人知晓之前就已经披露给了公众,这导致公司在公关方面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上述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可用性问题并将服务器的可用性作为IT讨论的焦点。
可用性含义?
现在,可用性通常是用数字“9”的个数来衡量的。数据的可用性是99%还是99.999%?更重要的是,的确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可用性级别如何转换为停机时间:
很多公司的可用性目标是99.9999%,但是每增加一个9成本将会极大增加。从一个等级达到另一个等级涉及冗余服务器、存储甚至是备份数据中心。为达到99.9999%的可用性可能要花费数千或上百万美元。提升可用性级别不应该由IT做出决定,而应该是业务决策。尽管增加服务器可用性与IT采购及部署密切相关,但IT不能驱动这一决策。
从业务视角再造服务器可用性
我参与的所有灾难恢复或者可用性项目一直是由IT推动的,毕竟只有IT部门最了解IT系统。问题是IT提到可用性是站在技术角度,很容易就会变成仅从基础设施角度关注系统及硬件。
基础设施对业务至关重要,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业务需求,而这恰恰是关键所在。尽管业务应用依赖于底层的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并不足以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简单地说,业务必须决定需要哪些基础设施来支撑应用。
然而,业务驱动可用性并不意味着IT不是个重要角色。IT专业人员有义务确保业务层有正确的知识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可用性从99.9%提升到99.9999%需要在设备、时间以及人员上进行投资—在做出决策以前必须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IT必须使业务领导者意识到不迁移到更高级别可用性的风险。这其中包括大范围的业务中断、顾客流失以及可能出现的公关问题。
对很多公司来说增加可用性而在成本以及资源方面进行投资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如果决策来自于业务领导者,从业务角度而不是IT关注可用性问题,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不再是IT想要什么新工具、新玩具,而是业务需要留住顾客。多高的可用性就足够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尽管最简单的答案是“越高越好”,但最终将变成在成本效益与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该决定需要在IT提供输入后由业务做出,只有从业务角度才能回答多高的可用性就真正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