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设施的融合,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回归了服务器的独立计算功能。在这种趋势下也暴露了一些服务器方向的分歧。
厂商越来越倾向于把服务器当做一个整体,配套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而与其他的厂商不兼容。
厂商自主设计服务器来与CPU和储存设备芯片组的支持,包括存储和网卡(NIC),使得这样的服务器跟数据中心其他的设备融合。这种服务器的有一个特点,有高度专用的扩展总线,如扩展储存支持的专用接口,CPU的专用扩展接口等等,***和其他厂商通用的扩展接口估计就剩下网卡接口了。
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通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电缆和插头,但独立的服务器的问题是这种架构没办法通用,这里面就包括储存的接口。如果计算机群集里的单片服务器任何部分出现故障,就需要更换同一个厂商的配件。另外,数据中心需要花费巨资对这些系统的高可用性进行维护。
解构数据中心服务器,将存储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首先存储区域网络(SAN)创建一个高可用的存储共享池;服务器的移动或宕机可以不影响数据传输。虚拟化系统和应用的停机时间由于有高可用生成新服务器与数据接口,可以将影响时间缩减到最小。
要改进这些是有大代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些SAN已经与其他厂商的工具兼容,而且异构的存储管理软件总是承诺得多做得少,看起来很美好,但融合起来却很麻烦。
刀片式计算也解决了独立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专有的问题。数据中心可以购买独立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和建立他们的高度灵活的服务器单元。但每种方案都有它的缺点,数据中心要知道自己所需的到底是什么。
刀片式计算网络也不是一种***的解决方案:每个底层是一个专有的设计供应商。即使底层服务器不满足要求,它可以保持与现有设备融合,这往往比添加新的服务器更便宜。
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遵循两个主要的架构方法:资源汇聚私有云与融合系统工程。
商品设备与尽可能多的资源汇集,它们尽可能通过一个云平台,消除单点故障。这对于服务提供商和硬件供应商来说,小的调整需要而获得足够的性能。
随着融合基础设施服务器,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组件是预配置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平台。从著名的数据中心供应商的例子包括思科UCS,VCE Vblock pureflex,IBM,戴尔和惠普系统有源系统。与在外围设备标准尽可能多的标准化,IT团队可以忽略系统内部的专用标准。
作为消费者,你买了硬件平台和解決方案,优化你的数据中心。这种纯粹通过购买商品方式的升级很难。因此,高度专有连接总线(如IBM的CAPI),特异性高的存储系统和其他组件的升级去提高性能。供应商的预配置的一切工作,包括线路,可靠的UPS,冗余电源和网卡等等,使得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型机的时代。
现今的IT产品都是倾向易于扩展,对融合基础设施的边缘化。如果增加了额外的存储空间,数据中心就可能需要第三方软硬件的支持,如EMC和NetApp等等。
不要太着重这些定制的系统——这些内部系统总要提供一个可与外部设备兼容的接口。只要一个专用的服务器系统便可以连接到外部存储和网络,这就能够使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其他IT平台进行互操作,并能支持你所需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