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正式启动。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发现,作为数据中心建设大户,腾讯、华为、阿里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已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落地项目。
其中,阿里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等枢纽节点有布局;华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贵州等枢纽节点有布局;腾讯则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贵州等枢纽节点有布局。
从项目选址来看,各头部互联网公司虽然均在西部有落地项目,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仍是布局重镇。
“国家推动‘东数西算’为互联网企业应用数据计算提供了新的选择,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计算分类,把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转移到西部,从而节约运营成本。”2月21日,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
巨头争相布局
“东数西算”,“数”指数据,“算”指算力。通俗来讲,即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战早已打响,龙头企业争相在西部建立数据中心也非新鲜事。
2月21日,腾讯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腾讯在贵州、京津冀、成渝等枢纽节点等均有布局。其中,腾讯云在贵州枢纽投产的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2018年5月正式开启一期试运行,规划存放30万台服务器。
在京津冀枢纽,腾讯云在怀来瑞北和东园部署了两个数据中心,规划容纳服务器都超过30万台,均已部分投产;在成渝枢纽,腾讯云在重庆部署了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其中一期已于2018年6月投用,可容纳10万台服务器。二期于2020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体建成后将具备20万台服务器的运算存储能力。
华为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华为云在中国布局五大数据中心。其中,贵安、乌兰察布是华为云一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公司还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布局了三大核心数据中心。
目前,华为贵安数据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成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承载了华为云和华为流程IT、消费者云等业务。
阿里同样布局已久。
“在国家规划的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中,阿里云均已积极布局,建设低碳绿色的数据中心。”阿里云数据中心研究员曲海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曲海峰介绍,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5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的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
具体来看,2016年9月投产的张北数据中心和在建中的宣化数据中心,属于京津冀枢纽;2020年6月开园的乌兰察布数据中心,属于内蒙古枢纽;此外,2020年11月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落户成都,成为成渝枢纽上的重要一子。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整理统计
意在抢占云市场?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计算能力如同水、电等生产资料一般,是基础设施之一。
到2022年2月,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位于东部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需要在数据中心进行,但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在一线城市有着严苛的限制标准。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东数西算”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巍令认为,互联网公司自身对算力需求就很大,不用考虑出售率、上架率等问题,互联网公司落地偏远地区建立数据中心,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近年,大型互联网公司持续加码投资。例如,2020年4月,阿里云表示,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同年5月,腾讯也宣布,未来5年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其中包括新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超一百万台。
科技巨头重投数据中心,源于其背后的云计算,这亦符合其过去数年的布局。华为十年前布下的云业务成为公司新的“锚点”;阿里创始人马云曾说“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未来会死掉”;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也提出,“一定要把云的业务看成是我们一个生死存亡的业务来做。”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43%,达到72亿美元。其中,阿里、华为、腾讯、百度四大厂商合计占据八成市场份额。
“百度智能云积极参与‘东数西算’相关枢纽节点项目规划,和区域地方政府以及本地企业合作,建设区域智算中心,充分发挥百度在IDC建设,芯片,云系统,AI框架以及行业平台的积累和优势。”2月22日,百度相关负责人回复时代周报记者。
物联网时代,科技公司的竞争与博弈已离不开数据中心等云基建支撑,谁能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积累,就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