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两个星期,每年春秋各一次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又将与大家见面了!
如果说去年看到的是危机的困扰,今年更多是复苏的机会。跟去年春季相比,今年的IDF明显升格不少:不仅会议时间由一天变成了两天——4月13日和4月14日,在这两天里将举办110场技术培训,开会的地点也选择在了紧邻鸟巢、恢宏大气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在经历了去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困扰之后,数十家参展商也已经摩拳擦掌,借IDF一展自己***的IT创新成果。
日前,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媒体沟通会,为即将到来的IDF盛会热身。英特尔中国的掌门杨叙先生到场发表了演讲,向媒体扔出了“互联计算”、“个性化互联网”、“智能计算”等将穿插本届IDF的新概念。所谓“互联计算”(Continuum of Computing)是指英特尔架构从PC、服务器向手持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嵌入式设备等周边扩展,软件、服务和用户体验将保持连贯一致性,我们将面临连续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互联计算”时代。当然,这样一个时代需要智能的IT来做支撑,新互联世界更需要“智能计算”。
其实,“智能计算”的概念早已有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基本思想就是借用自然界生物规律的启迪,根据其原理,模仿设计求解问题的算法,这方向的内容很多,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进货规划、模拟退火技术和群集智能技术等。
而据笔者了解,英特尔提的“智能计算”并不如此超前,而是更偏实用。这个概念其实是去年伴随Nehalem系列处理器如至强5500发布时提出来的。在英特尔看来,智能计算包含三个特征:按需、自动、可扩展,具体表现在英特尔智能性能、智能节能、虚拟化等方面。
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云计算,上面跑的应用负载种类将非常多,而不同的工作负载对于底层计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计算密集型,有的是内存密集型,有的是单线程应用,有的则需要多线程并行。所谓智能计算就是要让系统感知到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负载,然后自动地满足负载的计算性能需求。英特尔已经推出的两荐重要技术就是智能加速技术(睿频加速技术)和超线程技术。其中智能加速技术感知工作负载、关闭核心、提升主频,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超线程技术主要针对多线程优化比较好的应用,可以让处理器的8个线程都跑起来(平均每核并行2条线程)。
除了性能自适应工作负载,在能效方面也同样要做到这一点,要考虑能源的“量入为出”:提供多少计算能力就消耗多少能耗,要让每瓦特能耗都用来做有用的计算,而不是变成热量散发掉。在这方面引入了集成功率门限和智能节能技术:一方面可以对处理器内核、缓存、内存、I/O总线做到独立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性能和能耗的精细管理。比如今天处理器内核越来越多,但有些核经常用不上,处于闲置状态,这时就需要把这些核关闭,把能耗用来提升那些工作核心的主频。另一方面,要让性能和能耗呈线性,需要更多的调节档位。今天的CPU已经有15个档位,可以更精确地调节能耗。在系统层面,英特尔引入了智能节点功耗管理技术。
虚拟化是智能计算的另一方面。IT基础设施中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未来会更多地以一种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而虚拟化是前提。因此,处理器也必然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上述这些体现“智能计算”的新技术、新特性在至强5500、至强5600(Westmere-EP)、酷睿i5/i7等新平台中都有应用,体现了英特尔“以智变、应万变”的价值主张。不过,随着英特尔架构不断从PC延伸到嵌入式,从互联网延伸到物联网,随着三网走向融合,英特尔“智能计算”的范畴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在互联计算时代,不会只局限在PC、服务器层面,而是会进一步拓展到云计算、嵌入式、物联网等领域——毕竟,无论是普通的计算机,还是手机、家电、车载电子信息系统等,都需要有一颗智能的芯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