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10个内核、比上一代产品性能提升40%、超过20项移植自安腾的RAS特性,这些数据让英特尔最近发布的至强E7处理器在商业智能、实时数据分析和虚拟化等高端计算领域与关键业务应用建立起了全新标准的同时,也给众多服务器系统厂商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显然,至强E7会在大规模虚拟化项目和关键任务业务流程应用中大展身手,以往Unix服务器的优势领地正在被x86包围,众多标准化系统将在挤压专有平台的同时也让自身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全球范围内的系统制造商推出了超过40款基于至强E7家族的平台,有传统的服务器厂商,IBM、惠普、戴尔;也有新加入服务器领域的巨头思科、甲骨文;有在大规模集群卓有建树的Cray、Bull;还有不可获缺的国产厂商浪潮、联想、中科曙光等。
高性能并高可靠的至强E7
尽管仍然没有用到英特尔的杀手锏——Sandy Bridge架构,但通过制造工艺的进步与架构优化,英特尔仍然让至强E7处理器性能达到了可以与IBM Power 750相提并论的水平。在内存方面,至强E7处理器支持高达2TB的内存,是至强7500的2倍。
此外,至强E7还增强了安全和可靠性,双设备数据纠正(Double Device Data Correction,DDDC)技术保护了内存错误。英特尔云服务总监Richard George表示, DDDC是从安腾处理器嫁接过来的可靠性技术,允许纠正双位硬件内存错误,这术有助于人们加速在云中部署越来越多的虚拟机。而双设备数据纠正对至强7500引入的机器检查架构(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MCA)形成了有力的补充,MCA可以阻止内存错误从一个虚拟机扩散到整个系统。
系统厂商的创新举措
全球的系统厂商们也通过开放式的x86架构实现了更多的创新举措,以面对更加广泛的市场需求。
在至强E7发布之后的一周,IBM宣布升级其eX5架构,这也是在诸多系统厂商中最有特色的创新之举。
eX5架构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MAX5组件,可以为每个基于eX5架构的System x服务器提供额外的DIMM插槽,这将是未来系统中最值得考虑的组件之一,能够让用户在无需购买额外处理器的情况下,增加服务器内存,此功能还将帮助用户节省软件许可费用。通过MAX5组件,8路的IBM System x 3850 X5可拥有192个DIMM插槽,支持6TB内存,足以面对规模庞大虚拟化部署与复杂的关键业务应用。
籍此,全新的System x3850 X5创造了***的TPC-H 1000GB测试成绩,这一数据也是迄今为止由非集群服务器所创造的***基准值。全新的System x3850 X5在性能和性能价格比两方面分别以24%和52%大幅领先市场上同配置的产品。
可靠性方面,IBM通过采用最初为Z系列大型主机开发的Memory ProteXion技术,使得内存保护力度高达业界标准的4倍,它集成到eX5中与现成的DIMM配合工作。一般来说,不同DRAM的2个坏位便可导致Nehalem EP处理器发生故障,而Memory ProteXion技术可以纠正发生在每对DIMM内存中多达4个连续比特的错误。当出现随机性的软内存错误时,可以通过使用热备份的比特位来解决;如果出现***性的硬件错误,也将利用热备份的比特位使得DIMM内存芯片继续工作,直到被替换为止。
此外,FlexNode灵动分区技术与eXFlash极速存储套件,也成为eX5***限度地发挥***的至强E7处理器的性能的技术组成。
惠普更新了四款搭配至强E7的服务器产品中,强调了可扩展内存缓冲技术,通过扩大内存容量来提高应用性能。缓冲内存芯片可与主内存协同工作暂时性存储数据,提高内存应用执行速度,也大幅增加了节能表现。英特尔智能电源技术可以减少内存的空闲电源消耗,每个DIMM的能源消耗已减少了1W,在此基础上,惠普的内存缓冲技术还可让能耗节省可达155瓦/256GB。
不仅是国际厂商在进行创新,作为“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的研发成果,浪潮天梭TS850大量采用了高端服务器在可信、并行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成为一款可以替代Non-x86产品的国产高端服务器。天梭TS850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两高两易”——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易扩展。该产品采用了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按需购买;30种RAS技术确保7*24的系统可信性;产品高度仅有6U,但是却实现了***的业界扩展性:天梭TS850可支持8颗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 9个PCI-E接口,18块2.5寸硬盘。LCD触控屏,能够实现可视化系统操作与管理;由于采用独特的散热和能效设计,能耗和噪声都远低于同类产品,对环境温度要求为40℃,业界通常是35℃,满负荷噪音也控制在64分贝以内。
当然,戴尔、思科、Cray等厂商也在做着创新努力,戴尔在定制服务器方面卓有建树、思科UCS C260 M2 屡破测试记录;Cray则推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服务器系统。
结语
这些创新举措或满足了用户对TCO的更高要求、或实现了更加可靠的系统表现、或让能耗进一步降低、或针对了专项业务领域、或以民族品牌之力完成自我升华,而在关键业务领域,这些创新的系统也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也进一步表现出开放架构的生命力。
也许,现在剩下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去说服高端Unix客户将他们的系统切换到开放架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