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趋严苛的企业用户需求,单一的产品性能、功能和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级用户的根本诉求了,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呈指数倍增长的海量数据,面对这样的大数据挑战,传统的服务器硬件设备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超融合的数据中心也就应运而生了。
缓解压力、灵活高效应用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超融合数据中心就是将软件定义硬件的很多概念应用在数据中心的整体建设和应用当中,我们都知道,传统架构下的数据中心是依靠各个设备区域模块的资源和应用状态去逐一进行升级和管理,也就是通过单点的形成去购买设备,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问题,这些大量数据单元并不能达到一个平衡点。
对于上述困惑,超融合架构在设备的扩展性方面就体现除了非常不错的优势,超融合架构灵活而高效,同时它***的节点数量能够***程度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级用户需求,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业务诉求和业务发展的规模去按需购买,推动企业业务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企业在IT这一块的总体运维成本。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以业务为单位去对IT设备进行采购,而超融合则是以企业业务的性能作为单位,从而给企业IT管理者们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全面的采购建议的。
超融合架构的本质
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全球的IT数据每年在以40%的速度增加中。数据正在逐步影响商业,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来做决策与管理。完成快速的分析决策和管理,就需要借助强大的数据中心。
光靠越来越快、核数越来越多的CPU是不够的,瓶颈在于传统存储的硬盘太慢了,CPU大部分计算能力都空闲或者说在等待存储数据传输过来。传统存储容量和性能不具备和“计算能力”匹配的可扩展性,不能满足企业进行数据访问的需求。
不用把数据从存储端取出来,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端,而是将计算直接分发到存储上运行,将“计算”作为传输单元进行传输,这样大量的存储数据都是本地访问,不需要再跨网络上传输了,自然访问很快。于是自然而然地,“计算”和“存储”运行在了一个服务器上了。
虚拟化为管理应运而生
当今的企业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丰富,企业的CIO们就需要考虑怎么去更加高效的构建自己的计算和存储基础架构,从而满足用户对于数据访问的海量需求。虚拟化解决了CPU、内存资源闲置的问题。但随着虚拟化的大规模应用,虚拟机越来越多,虚拟机在传统存储上运行却越来越慢了。“慢”造成“体验差”,“体验差”成为了限制虚拟化应用的***的瓶颈。这里面的最重要原因自然是,存储的I/O性能不够,大量的虚拟机和容器同时运行,I/O的混合,使得随机读写急剧增加,传统存储的结构无法承受大量的随机I/O。
超融合架构不是为了让单台服务器的存储飞快,而是为了让每增加一台服务器,存储的性能就有线性的提升,这样的存储结构才不限制企业业务的运行,并保证业务的可靠性。